• 河北太阳2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
    • 設為首頁| 收藏本站
    • 首頁
    • 关于太阳2
    • 新聞中心
      公司新聞
      行業新聞
      技術文摘
    • 產品展示
      電動空調控製器
      直流無刷控製器
      交流異步控製器
      空調控製麵板
    新聞中心

    公司新聞(6)
    行業新聞(11)
    技術文摘(5)

    聯係方式

    河北太阳2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
    地址:河北省石家莊市恒山街389號格力配套產業園201廠房
    電話:0311-68015801
    手機:189-3290-6480
    E-mail:hb_hb_kingcon@163.com
    網站:www.cdc58.com

    當前位置:首頁 > 新聞中心> 行業新聞
    行業新聞

    深度解讀:中國選擇電動車的戰略思考

    1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路線,爭議從未止歇

    多少年以來,中國對於電動汽車的激進態度,在民間引發了廣泛爭議。

    很多意見認為,混動技術、尤其是插混,技術難度比純電更高,也更符合目前的發展狀況,可以極大降低油耗,並且不依賴充電樁等基礎設施,本來可以成為電動車普及之前的過渡。

    最大的爭議在於,但是政府似乎並不願意給予插混新能源身份。

    製造成本高、續航裏程短、充電時間長和充電設施少等都是現階段純電動車的短板,如果沒有了國家補貼,純電動車是不是真的就賣不出去了?

    但是中國卻偏執的要大力發展純電動車,並計劃在這方麵實現 “ 彎道超車 ” 計劃。這到底是中國國情所致,還是政治陰謀,還是自主車企不上進所為?

    中國新能源政策對於混合動力,甚至是插電式混合動力一直持保留態度。最近出台的“新能源政策征求意見稿”,更是要將插混一腳踢飛,這讓很多人感到費解。

    其實中國之所以要越過插混動力,全力發展電動車,背後也是有原因的。我們願意以比較客觀的態度,從各個層麵對電動車的優勢進行深度分析,解析中國政府全力發展電動車的意圖。

    2 傳統車領域,內燃機技術趕超難度太大

    全球汽車工業已經發展了一百五十多年,但是我國僅僅發展幾十年,更具競爭力的民營企業進入汽車行業,至今更是隻有區區十幾年。

    即便民族品牌的長城、吉利們都非常努力,在極短時間內取得了優異成績,但是和大眾、豐田、通用等國際巨頭相比,畢竟根基淺薄,尤其是在發動機、變速箱等核心技術領域,民族品牌麵對的是無法繞過去的技術壁壘和專利牆。

    今天的發動機和變速箱的技術和專利權,基本掌握在大眾、奔馳、豐田等全球巨頭以及采埃孚、德爾福、麥格納、博格華納、邦奇、愛信和博世等跨國零部件企業手中。

    就拿變速箱來說,CVT的鋼帶基本壟斷在BOSCH博世手中,而AT技術難度更大,且有專利壁壘無法越過,相對簡單的雙離合國內能做的又有幾個?長城曾經在變速箱上吃盡了苦頭,作為百萬銷量的車企,不能自產變速箱是不可想象的,長城下大力氣搞出了雙離合變速箱,事實是怎樣的呢?

    雙離合模塊來自BorgWarner博格華納,電控執行單元來自大陸。

    自主品牌要想突圍,等於在槍林彈雨和銅牆鐵壁中前進,難度可想而知,必須按照別人的規則去執行,這將讓自主品牌的趕超之路倍感艱辛。

    3 中國為何不鼓勵發展混動?

    撇開上述與國情有關的因素不說,其實從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,混動車型不僅在節能減排方麵有著顯著的優勢,同時市場表現也很不錯,那為什麽政府卻不鼓勵發展呢?

    很簡單,因為中國車企沒有這方麵的核心科技,要知道混動車的變速器內都集成了電動機,而對於剛研發出雙離合變速器不久的中國車企來說,這方麵就更是天方夜譚了。除非是進行合作,但合作之後也隻是幫助日本車企占據市場和提升銷量,最終還是得不償失。

    如果硬要列出現在市售混動車的清單,不難發現目前大部分混動技術都掌握在日本人手裏,而且像混動領域的老大——豐田,還對相關技術和知識產權等進行了保護,中國車企想 “ 逆向研發 ” 都比較困難。

    況且,中國政府也真心不希望在核心技術上總是依賴於其他國家,那樣還會導致提倡的電動車也會被冷落,然而從市場中也不難看出政府壓根就不支持混動技術的發展,這也就解釋了在限購的城市中,為什麽購買混動車也一樣需要搖號的原因了。

    4 中國已經掌握電動汽車核心技術?

    作為新生事物,在電動車發展之初,自主品牌和大眾、豐田等處於同一起跑線,而且因為大眾豐田等在燃油車有著巨大包袱,對於發展電動車積極性不夠。

    但是自主品牌不一樣,在傳統汽車無法趕超的壓力之下,它們渴望換一個跑道從零開始,有著彎道超車的極大欲望。

    同時和大眾、奔馳等老大車企相比,自主品牌對於新生事物有著更強的積極性和探索動力。事實上經過短短十幾年發展,自主品牌已經基本掌握了電動車的電池、電機和電控的核心技術。

    以電池為例,現在全球最大的三家電池廠,已經有兩家屬於中國,比亞迪的電池在商用車應用中排名全球第一,寧德時代不但已經成為全球最大電池廠,甚至已經開始給寶馬、奔馳和大眾等全球大佬供貨。

    如此,從內燃機發展到電動車,自主品牌的處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完全就是奴隸翻身做主人的節奏。以政府層麵考量,必然是更願意支持電動車的發展,並且最好將燃油車徹底消滅,這樣中國品牌才能獲得更大的權益。

    5 戰略優勢,打破對於石油的依賴

    眾所周知中國還是個發展中的國家,在高速發展下所帶來的負麵就是環境汙染,可以說目前的霧霾已經影響到大部分城市的生活了,所以治理環境顯得迫在眉睫。

    同時盡管中國地大物博,但石油還是非常緊缺(每天僅進口石油就好幾百萬桶,其中包括戰略石油儲備),因此也正是這兩大因素迫使中國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。

    當然中國汽車起步較晚也是個因素之一,其中國內車企在燃油發動機和變速器上太落後,想讓汽車行業在全球領先,也隻能依靠新能源汽車來實現了。

    汽車行業對於石油有著深度依賴,汽油、柴油、機油和變速箱油全部源於石油。但是新能源車不同,它的驅動源於電力,電力的來源可以是石油,可以是煤炭,可以是水利,可以是核能,可以是太陽能,也可以是風能,這就極大降低和分散了對於石油的依賴。

    尤其需要指出得是,我國石油儲量很少,探明可采儲量僅僅50億噸,僅僅夠用十多年,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石油。但是另一方麵,我國煤炭儲量極其豐富,煤炭地質儲量有幾萬億噸,探明儲量幾千億噸,可以使用幾百年,完全不必擔心能源問題。

    而且我國發電的主要來源就是煤炭,電動車表麵上是耗電,實質就是燒煤。

    用電動車取代燃油車,不但可以打破石油依賴,從更深層次戰略考慮,還可以間接打擊石油美元,同時我國還可以積極輸出煤電技術,甚至改變全球能源版圖,獲得更大的全球話語權。這或許就是國家深謀遠慮的地方。

    6 電動車是不是沒有補貼就賣不出去?

    綜上所述,再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,你會發現其實國內車企發展純電動汽車有種 “ 被逼梁山 ” 的感覺。盡管是這樣,但國家發展純電動車的方向肯定沒錯。

    雖然現階段電動車還處於起步階段,成本價高、續航裏程短、充電時間長和充電設施不足等缺點較為明顯,不過有政府的補貼,再加上限購城市的規定,對於有剛需且僅日常城市通勤使用的消費者來說,其實也還可以勉強接受,但必須要承認的是,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取專屬牌照來實現用車需求,並不是自己真心的選擇。試問如果沒有政府補貼了話,可能目前選擇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就非常少了。

    其實政府和車企均注意到了這些方麵,因此政府也加大了充電設施網絡的建設,目前一線城市的網絡布局就相對完善了,相信這個項目有國家的支持是不用擔心,但有了完善的設備之後,續航短和充電慢等問題則需要國內車企來解決和突破了,要不國家這些 “ 福利 ” 反而給像特斯拉(未來將支持國標充電)這類外國品牌做了嫁衣,所以國內車企要加油啊。

    另外,例如福特和大眾前不久都宣布了將在 2020 年前推出至少 10 款以上的純電動車計劃,並打算在快充方麵給予解決方案,這對於國內車企來說,無疑就是在明目張膽的 “ 打劫 ”。

    6 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的天然契合

    今天的汽車產業,麵臨著汽車發明以來的最大變局。很多汽車廠商們為了吹噓自己的新技術,最喜歡用的一句廣告詞是“重新發明汽車”,當然很多時候這就是一句形容詞,完全不必當真。

    不過在汽車發明一百多年後,現在真的麵臨重新發明的機會,它的動力係統和駕駛模式將會徹底改變。這種改變主要有兩個趨勢,一個是新能源,另一個就是自動駕駛。而且必須強調一點,這個新能源中的電動汽車,甚至是自動駕駛的前提。

    因為和內燃機相比,電動機天然更契合電氣控製的需要,而自動駕駛對於動力傳輸的平順性同樣有所期待。

    舉一個很淺顯的例子,比如在手動擋時代,自適應巡航和自動啟停這樣的技術想都不要想,根本無法實現,更先進的自動控製技術,隻能基於平順性更好的自動擋才能生存。

    而在未來的自動駕駛時代,電動機顯然比內燃機更符合需求,和內燃機需要達到一定轉速才能釋放最大扭矩不同,電動機在啟動時候,瞬間就可以達到最大扭矩,而且在運轉的平穩性方麵、在可維護方麵及未來模塊化方麵,電動機都有著非常突出的優勢,這些都是內燃機完全無法比擬的。

    國家選擇了電動車,某種形式上也是在自動駕駛方麵的提前卡位。

    7 總結

    純電動汽車和燃油車相比、和插混相比、和氫動力相比,都不是一個完美的產品,它的續航裏程、充電時間、基礎設施等眾多弊端需要克服。

    但是它確實有著其他各種模式所不具備的優勢,這種優勢不僅僅體現在產品上,體現在技術上,甚至也體現在更高層麵的國家戰略上,體現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略競爭方麵。

    所以,無論是車企還是消費者,老老實實發展電動車吧,這個真的是國家意誌,體現著太多的國家利益,你無法選擇,無法回避,隻能尊重。


    聲明:本文部分素材來源百度百家號,如涉侵權請告知

    本文鏈接: /a/news/134.html
    分享到:
    點擊次數:  更新時間:2018/8/20 8:17:59  【打印此頁】  【關閉】
    上一條:“防篡改”國標控製器專利外殼在太阳2科技誕生  下一條:û����!

    相關文章

    • “防篡改”國標控製器專利外殼在太阳2科技誕生
    • 駐車空調和柴油機+家用空調哪種更好?
    • 駐車空調空調的發展前景如何?
    • 深度解讀:中國選擇電動車的戰略思考
    • 新國標電動車控製器是什麽
    • 揭秘【MOSFET選型注意事項及應用實例
    • 5年內山東省每年將生產100萬輛微型電動汽車
    • 【政策】電動車終於可以合法上路了!
    • 低速電動車產業的發展現狀
    • 馬雲力挺電動汽車,與比爾•蓋茨一起搞新能源?
    首頁|关于太阳2|新聞中心|產品展示

    河北太阳2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:河北省石家莊市高新區恒山街389號格力配套產業園201廠房 電話:0311-68015801